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1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策略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等策略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转化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问题变成旧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71—7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1—3题。
首先例1提供了两个稍复杂的图形,让学生比较其面积是否相等。
教材引导学生将它们转化成长方形再作比较,从而初步体验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化繁为简的作用。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忆运用转化策略曾经解决过的问题,从而将以往运用的一些数学方法上升到策略的高度,增强策略意识。最后“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第1—3题分别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转化的策略加以解决,从而深化策略的认识,提高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要求,我以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知识目标:让学生回顾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悟转化的含义。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的经验,掌握一些常用方法和转化技巧。三、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运用转化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获得成功的体验。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说教学过程:
遵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和开放性,本着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设计思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转化”;
(3)教学例题,感知“转化”;三、回顾举例,体验“转化”;四、重组练习,运用“转化”;五、故事小结,深化“转化”。
一、创设情境,揭示“转化”
数学是和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的开始,我先跟学生讲了一个爱迪生和他的助手测量灯泡体积的故事。助手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计算灯泡的体积,也没有算出来,爱迪生能很快的算出来,让学生猜一猜爱迪生是用的什么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小结:把灯泡的体积转化成水的体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做“转化”。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例题,感知“转化”
我首先出示例1的两幅图,让学生猜一猜这两幅图的面积大小,并且提问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猜测?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各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配以课件演示。(将其转化成长方形比较)对照课件我继续追问:(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2)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指名回答后,我又再次用课件演示“转化”过程。一边演示,一边和同学共同叙述转化:第一幅图把半圆向下平移5格后转化成了长方形;第二幅图把左右两个半圆旋转180度后转化成了长方形;通过演示、回顾、叙述学生经历了转化的过程,丰富了感性认识,这时我又适时点拨: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形状发生变化,面积不变,都转化成相同的长方形,所以一、二两幅图的面积也相等。在“变与不变”的讨论中,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转化可以化繁为简,能清晰地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在这个环节中,我未作铺垫直接出示例题,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在探索交流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对图形的具体转化方法获得清晰的认识,感受转化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策略。
三、回顾举例,体验“转化”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完成了例1的教学任务后,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在哪些地方都运用到了转化的策略?我先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回忆的内容给小组成员说说,然后全班交流汇报。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会联想到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体积公式推导,分数、小数的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等等……我让学生具体说一说推导过程。边演示边叙述,比如……课件演示一句话概括。为了引导学生把以往学习的一些具体的数学方法上升到转化策略的高度来认识,我又追问:我们在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问题)小结同学们的答案,并板书转化的核心作用“化繁为简、化新为旧”。这一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建立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大量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感受到了转化的应用价值。
四、重组练习,运用“转化”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转化方法和技巧,教材安排了多条练习。教学中我根据知识的体系,对练习的内容进行调整、归类、重组,加强整合力求体现练习的梯度和层次。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刷新解决的能力。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重练习:一、“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练习;第二是“数与代数”领域的练习。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我设计了这样几道练习:(对照课件一两句话概括)
在完成以上几道练习后,引导学生回顾小结,进一步体验,通过平移和旋转,我们把复杂图形变个形转化成简单图形,原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就象匈牙利著名数学家路莎彼得说过的那样:解题时,往往不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将它不断变形,直至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
在“数与代数”领域,我设计这样几道练习:首先出示一道分数加法计算题1/2+1/4+1/8+1/16。如果用通分的方法,学生感觉很麻烦。顺势提问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策略来化繁为简呢?如果有困难,老师给一些提示:如果把这个大正方形看作“1”(点击)。
这些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教师配以课件演示。并强调单位“1”相同。
提问:求得是这些涂色部分一共是多少?你能转化成一个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说出从空白部分入手,把这个加法算式转化成一个减法算式也能求出它们的和。
学生豁然开朗,这时我给这题再添上一个加数,加一个1/32 ……此处隐藏30127个字……题。得出要倒回来,这时要提醒学生倒回来也要有序,从后往前倒,先倒推后发生的事情。在学生会整理、会倒回来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式计算,并探讨怎样验算。在这里,我把验算提前了,我认为如果两种方法的答案一样,其实就是相互验算了,那代回原式的验算就是多余。验算之后,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方法,说说想法。之后总结策略,并让学生说说倒推法是从哪入手,怎样倒、怎样推的?用倒推法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15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比较复杂的面积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画图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整理信息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因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虽有一些分析类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②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学法: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通过学情分析,我准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创设情境迎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整理分析主动参与。
数学活动是学生认知的基础,能力形成的温床,新课标也指出,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局限于解决问题,更在于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三)学以致用,形成策略。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体会到它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
三、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三部分展开学习。
(一)问题导入,激趣引新:
课始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课所学的是什么。接着设计一个游戏环节:一个会变动的长方形,只要你来发令,它就会变大或变小。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直观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变化与它的长、宽变化有关,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尝试,体验策略:
1、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观察题目,怎样能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达得更清楚?引导学生想到画图的策略。
(2)教学怎样画图。学生先试画,接着教师示范画,然后观察所画的图找到这两个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看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
例题的关键是处理好让学生想到画图、画好图、用好图和感受画图的好处。充分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形成主动运用策略的积极心向。
2、教学试一试
(1)此题是例题的一个简单变式,即由长的增加变为宽的减少。在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熟悉画示意图的方法,体验策略的运用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共同之处,进一步明确解决有关图形问题时,可以用画图的策略。
设计意图:
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经历两次“画图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了用画图的方法整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巩固练习,提升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
第1题。此题与例题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要根据假定的变化情况先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里要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基于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体验,独立解决问题。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题。此题不再求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而是求长、宽变化后增加的面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示意图。为了较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将此题与刚才一题进行比较:同样是长方形的长、宽变化,它与刚才一题有什么不同?这里突出此题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在变,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画图就容易多了。同时这题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一题多解。要让学生充分利用画好的图仔细观察,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此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他们结合示意图详细说明是如何计算的。在完成上述几道题目后,让学生对整个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再次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策略的价值。
3、最后安排了判断练习。
既是对有关面积问题的整理,也是今天所学的画图法的延伸。同时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
我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比较顺利。但有一点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有一位学生在解决试一试这题时就出现不同的解法,可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将会出现的问题都预想到,避免到时出现意外。其次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