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铁的说课稿

时间:2024-07-18 10:45:39
铁的说课稿

铁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铁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铁的说课稿1

各位评委晚上好:

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三第二单元,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以铁和铜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为切入点,展示了常见的铁矿和铜矿。并以实现铁、铜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为过渡,重点介绍了工业上铁的冶炼及其应用。此外,还对工业炼铜和生物炼铜做了简单介绍,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与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

本节内容被安排在本专题的第二单元,在学生学习了铝的制取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铁和铜的冶炼原理,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延续和拓展。同时,也为本单元以后内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铁的冶炼。

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铁,铜的物理性质和基本的化学性质,也对铁、铜等金属材料的冶炼:高炉炼铁、湿法炼铜有了简单了解,均为本课时的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但是高炉炼铁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及原理相对复杂且陌生,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掌握高炉炼铁的反应及原理。

针对以上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

2.掌握工业炼铁的方法;

3.知道工业炼铜以及生物炼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铁与铜的存在、发现和获取学会比较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悠久的铜铁冶炼史,感受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2.通过掌握铁铜的获取,体会化学在资源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要求,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归纳分析等方法,并结合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将通过PPT向同学们展示天下第一宝剑“越王勾践剑”的图片,并且说明越王

勾践剑历经20xx多年,却依然毫无锈斑,而且依然锋利无比。根据相关资料和数据,介绍此剑的主要成分。并且引出中国古代铜器和铁器的发展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联系生活,推陈出新

让学生们回忆生活中铁和铜的主要应用,并且分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之后,我将让学生浏览一些图片,介绍铁和铜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接着我将讲述我国的铁铜使用现状,投影相关数据资料,启发学生思考了解铁、铜的使用现状,并讨论解决资源问题的方法,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关注。最后我将进行图片展示,展现自然界中铁和铜的主要存在形式。

3.视频播放,获取新知

首先让同学们回忆初中所学过的知识,举例铁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可能方法。我

作出相应的评价。接下来我将先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古代的炼铁的方法,然后将知识点顺利地过渡到现代工业炼铁的主要方法。接着我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播放工业中高炉炼铁的视频,让学生对工业炼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我将向学生提出疑问:“工业炼铁中从铁矿中提取铁的主要原料是什么,主要反应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列举工业炼铁的原料和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我将结合视频中工业冶铁的工艺流程,引导学生分析上述化学反应式的利弊,并通过对还原剂进行选择,得出生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同时介绍工业炼铁的原料、设备和反应原理。了解CO的生成和石灰石的作用。并且强调对工业炼铁反应原理中主要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和理解。

4.追本溯源,知识拓展

我将以我国古代“湿法炼铜”为引导,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交流讨论,说出工业炼铜的主要方法一一高温冶炼黄铜矿以及对生物炼铜的方法做简单的介绍。同时比较古今铜冶炼技术的不同,让学生感受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5.总结归纳、练习巩固

我将对本节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并布置形成性练习。

板书设计: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一、铁和铜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

二、铁的工业制法

1.原料

2.原理

三、铜的制法

1.湿法炼铜

2.高温冶炼黄铜矿

铁的说课稿2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高一化学教师黄爱育,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铁的重要化合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三部分的内容。铁的重要化合物包括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以及铁盐、亚铁盐等内容。它们的主干知识是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和铁离子的氧化性。但我结合我们平行班的特点,本堂课设计只包含了前两个内容,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教科书对于这些主干知识采用实验进行构建、用图表进行加深、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强化巩固,而对其他一些基本知识则采用学与问、资料卡片、实践活动等形式展现。

通过本节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一些感性的认知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化学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铁的化合物实验演示与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2)通过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条件的思考与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2)体验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运用,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知识、迁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 ……此处隐藏25900个字……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侧重于铁盐和亚铁盐中Fe3+、 Fe2+的检验,并运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深入学习铁的不同价态间的相互转化。

第二部分说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知道如何检验Fe2+、Fe3+,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能依据氧化还原理论,掌握+2价铁与+3价铁的相互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利用类比法来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懂得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如实记录实验现象,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实验室保存亚铁盐溶液”等问题的探讨,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三部分说实验内容设计

考虑到Fe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可变化合价的金属元素,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氧化还原理论的第一次融合,所以确定Fe2+和Fe3+的检验方法,Fe元素不同价态间的转化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氧化还原知识还不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实验能力和操作技能有限。以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实验研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第四部分说实验方法设计

本节实验教学采取边实验、边启发、边讨论、边归纳总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现代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直观教学的无缝连接。

1、 教师创新性实验(调酒实验)

2、 教师验证性实验(Fe2+和Fe3+)

3、学生探究实验(“铁三角”的相互转化)

第五部分说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设计的:鸡尾酒在调酒师的手上变得多彩绚丽,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充当一次调酒师。

【教师演示】变色酒

同学们变色的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在此,我的设计意图是:运用化学小魔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探索新知的科学殿堂。从而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要来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但作为高一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方法还是技能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并不具备直接开展探究实验的能力。因此,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建构实验探究的基础。

第二环节对比分类,归纳总结

【活动一】图片展示铁及化合物的样品

在此,我的设计意图有两个:①引导学生观察铁及其化合物的颜色、状态。完成学案中的表格。②引导学生依据元素化合价进行分类。

第三环节预测假设,建构基础

【设计意图】根据活动一引导学生依据元素化合价预测0价、+2价、+3价的铁的氧化性、还原性。并且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我们以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为例进行探究。

《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活动二】提出两个思考问题。

【思考】

1、《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如何检验Fe3+、Fe2+ ?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内容,与学生讨论实验探究的原理。通过探讨,师生达成共识:验证物质具有氧化性,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使其化合价降低,通过实验证明化合价降低的产物。相应的,如果验证物质具有还原性,和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反应,使其化合价升高,通过实验验证化合价升高的产物。

接下来,由教师演示实验: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5l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各滴入几滴SCN溶液,观察现象。在此,引入了 Fe3+的科学检验方法。同时,学生也会提出疑问, Fe2+如何检验呢?在此,引入Fe2+检验方法。

通过这个环节的活动设计,起到了多方面的示范功能,学生收获了①知识支持,了解了Fe3+、Fe2+检验方法。②方法支持:明确了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至此,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做好了知识、方法、技能等多方面的铺垫。同时,也为本节课重难点突破奠定了基础。

第四环节交流研讨,实验探究

这部分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在,我将引导学生依据氧化还原理论,按照“推测→设计→验证→观察→结论→评价”六步分组,进行开放式探究实验,来突破重难点。

在接下来的15分钟,引导各小组现将工具栏中提供的试剂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抽签挑选出本组的试剂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前老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① 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记录实验现象及填写学案的工作。

② 实验过程中试剂的取用量及实验的规范操作。

接下来的课堂就完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究。在此过程中老师所要做的是:巡回指导、发现问题、规范要求、解答疑难。实验结束后进行汇报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设计方案及结论。 其他学生补充并评价。

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有多种方案、不同的观点,这些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当学生呈现“观察到的现象与预测现象”不相符的方案时,其他学生帮他分析,深化氧化还原知识。能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去分析Fe、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实验的可行性。由以上探究学生能总结Fe2+有还原性,可以加入氧化剂把其氧化成Fe3+,同理也能得出加入还原剂把Fe3+还原Fe2+。

第五环节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依据教学目标,我将引领学生从知识层面、能力与方法层面及情感价值态度观三方面,进行拓展提升。

首先,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在探究铁、二价铁离子、三价铁性质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三者的转化关系。即建立了铁三角。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其次,在能力与方法层面,使学生建构起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那就是①分类观②转化观③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效的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了这些方法,对于下一章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也建立起了活动探究的“铁三角”。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提升,使学生从知识层面、方法与技能层面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进一步得以升华。

第六环节学以致用,练习反馈

在此,我的设计意图是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

首先是“调酒”揭密,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就能理解变色的奥秘。第一个杯子中加有三氯化铁,当加入SCN溶液时会出现血红色,当三价铁离子遇到柠檬汁时,会被维生素C还原成二价亚铁离子,从而血红色退去,当再加入新制氯水时,二价亚铁离子会被氧化成三家铁离子,血红色又再次出现。使学生体会到:提出问题——预测——验证——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学以致用二:生活中的应用(补铁剂为什么要配合维生素C使用?)

学以致用三:实验室中的应用(如何保存FeSO4溶液?)

通过这几个不同梯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及化学学科的魅力,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再次升华。

《铁的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